每逢上延龄坊网站, 弄堂口的珍藏照即刻映入眼帘 ,一幕幕发生在弄堂口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 还是那么近 ,那么真切 , 那么让人激动. 童年的天真美好, 幼年的喜悦和遗憾不都在此弄里感受 ? 是的, 在此地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 ,有多少人在此地享受快乐,也有多少人饱受悲伤的痛苦.

自从小学入学开始, 我就每天多次穿梭于弄堂 . 油盐米醋,少不了要我们小辈跑腿 . 日用杂货也是我们份内事. 回想起当时长辈都忙着工作, 很少有闲暇时间 . 各家各户都是小辈干家务.除了有老人在家操持家务. 不过那时做家务不觉得不好 , 票证年代, 都为几张票而奔忙,.就怕作费 . 因此那时每户人家,小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印象深的是从文化革命开始. 此弄堂口是一道风景线 .大字报贴满墙 ,激烈辨论此起彼伏. 弄堂口就是新闻第一线. 满大街的人, 不分清红皂白 , 无知愚昧地争辩 .由此开始, 弄堂里的宁静被打破 ,随之而来的是那让人窒息的抄家 . 一家挨一家 . 同时户主被带上高帽 ,就在此弄口批斗. 金戒子, 项链, 珠宝等成了罪恶证据 . 也是从那时起 ,弄里的人开始丢弃奢饰品. 要是抄出贵重物品,就是反动,就要打到. 那就是为什么抽粪的师傅能从粪坑里捡到珠宝 . 有人欢喜有人愁 . 弄堂里那时的天空布满了阴云. 被抄的几家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还没轮到的忍受着煎熬 .弄堂里经历了本不该有的阶段 . 历史的错误使延龄坊的人也蒙受其害 . 我们小辈的都感到迷惑 ..现在我对戒子,珠宝等从心里上毫无奢求 . 至今也没拥有过金戒子 .

尽管延龄坊经受了一场难以避免文革运动,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 . 好像没有一个在”运动”中倒下的. 说明延龄坊的人对生活充满爱, 充满着信念 . 经受过生活的磨练的人, 才会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其价值所在 .

看着延龄坊弄堂口的照片, 那种亲切之感难以表达 . 常常会因此而激动, 催人泪下 . 也许是人到中年, 情感脆弱吧 . 当然有那因素. 不过最有理由的是我人生开始的第一遗憾就在弄堂里. 当年初中毕业后没能上高中是对我最大打击 .不是因为我成绩, (当时毕业还评上三好生 ) 就因为我家上辈书读得多的理由 .记得那时父亲正遭到冲击, 整天有写不完的交代要应付单位的审查. 情绪低落可想而知 ,加上又有大姐得病, 整个家庭的气氛已差得不能多说一句话. 唯一可做的就是等待. 三好学生的奖状并没有带来任何好运. 反而因它而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总以为肯定有机会读书的, 而就在开学前才得到消息, 为时已晚.敢紧联系其它学校也太迟 .夫母那时自顾不暇, 帮不了我. 失去了读书大好辰光 .仅能待业在家. 那种突然的转折与失落感, 至今难忘 . 这是我面对生活的第一`步 . 明白了毫无理由的道理 . 至今对十四中就没好感 .记得我妈去校问情况,被在校年级的干部批了一顿.此言语无法理解. 想来也是,在那样重家庭出身的时代 ,我是无法与人PK的.自认运气不好 . 以后在家做家务是我的重要工作. 弄堂口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能找到一点安慰. 看着走在路的行人,还有不断经过的汽车, 沿街的叫卖, 爆糙米的香气 ,那热闹劲都能驱散我心中的不快 . 而我妈常埋怨我在门口站岗 .时运不济, 素志藏 .学点英语 和 学拉小提琴, 在家混了几年 . 也为后来恢复高考打了基础.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最后还是从延龄坊去了农村 .那才是我真正走上社会的开始 . 从此基本远离了弄堂. 搬家后, 记得有一次回延龄坊时, 起初给我感觉弄堂狭小, 然而瞬间觉得很温馨 . 四周熟悉的墙壁 ,墙下的泥土, 门窗的格调, 无不透出它那独特的味道. 看似狭小, 而就在此, 幼小时无忧无虑地玩游戏, 享受欢乐. .墙面上, 地上 ,到处都有我的岁月痕迹 . 很自然地亲切起来 . 对延龄坊的爱. 对它始终怀有解不开的情结 .


弄堂口的照片能让我们拥有回忆, 能把我们带到童年和幼年, 回到那并不遥远的地方 . 真心感谢收藏此照的邻居们 .让我们心中永远拥有它 . 也让延龄坊的邻居们永远延续对它的思念 . 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

查看次数: 357

回复

该讨论的回复

我们在记住延龄坊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更应该牢记文革对延龄坊的伤害,向那些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相信未来的延龄坊人致敬!
能能,你好,你的回忆很细腻,我比你小几岁,但对这些还是有点记忆的,我姐大一华和你是同学,她的经历也很坎坷,到农村去了7年,也没学到什么文化,所以现在退休了,还是很辛劳……时代的悲剧呀!如果那时不是这样,依你的学养,肯定会有很大成就的,同样延龄坊也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
记得有一年,我在萧山读书时,你曾来看过我,就这样见过一面,以后忙忙碌碌,就没碰面了……后会有期吧!
文革自然是个灾难。好像是炼狱,让大家进去一下,出来后才是价值无比的景泰蓝。其实每个社会都有很多的东西,在特定的时候,对有的人很不公平。能能所说的,确实是不幸的,做了历史的牺牲品。我们那时还小,不懂事,没有给你一些鼓励和安慰。我觉得这个事对你内心的伤害要大于没读高中的损失。我们高中也没读什么书。反击右倾翻案风搞了很久。大概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倒是社会锻炼,包括上山下乡,造就了一代人。能能也由此经过特殊的磨炼,更加珍惜失去的东西。现在大家有个地方联络了,回到了以前的延龄坊,也是一种安慰。我2001年开始给我们家里人办网。以后常常想到给我们邻居大小朋友们办一个,但是一直没有信心,怕没人有兴趣,好像多管闲事,自做多情。最近还是毛毛经常流露出对杭州,对延龄坊的想念,教儿子又是不光教中文,还要教古诗,古文。那种对过去,对故乡的眷恋,让我觉得哪怕不受欢迎,也是有必要让我们的思念有个地方去的。现在看来,大家都热爱我们的延龄坊,包括它的茅坑。我们年龄都是不断变老,有这么个网上延龄坊,至少会减少我们患老年痴呆症的机会。这几天觉得记性都好了木佬佬。
人生如煮。文革好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历练出来的都是具有神通无限的孙行者。

我很惊讶自己居然还记得驼背“长蛔虫”的典故。。。再开发挖掘下去,说不定少女时代朦胧的春梦都要复活了。哈!
可乐,我发觉刚才花了很多激情写的读能能文章的长篇大论回贴给我无意之中DELETE了(TNND,以后尽量少用编辑功能),当时我以为问我是否DELETE另一正写的短贴。

气死也。 :(
可惜可惜。下次宁可重新开一篇,待新篇成功后再删掉旧的。
不过以你的速度,实际上也不在话下。能不能选精华部分再讲几句?
再次表示实在可惜。不过能能当年也是气煞,今天激情无限。与你一样。再次表示慰问。逃掉的文章写得最好,捞起来的小妹妹最香。
多谢理解。我头冒激动过度了。。。 :)

逃掉的文章死无对证,一准最好。

先补了几段。。。
阅罢能能这篇文情并茂的回忆文,再观赏过几百张08醉白楼聚会的照片,我不禁顿生兴尽悲来的感叹。叹的是自己这些年来羁旅天涯无法尽遣的乡思,感的是以前不怎么清晰能能心里竟背负着来自青葱岁月如此沉重的压抑和失落(也许还有不少其他因文革而有过各种坎坷遭遇的弄堂同龄人)。而文章融深情白描和历史现实于一体的抒情追忆,淡雅又清新的文笔,交织着个人情感和对旧居莫名的眷恋,无不让我潸然泪下,潸然泪下啊!

我从能能的字迹里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童年和少年梦幻,以及那些散落在欢乐画面以外的,不为人知的苍凉感和不和谐之音。然而我选择只记住那些弄堂岁月的温馨时刻,幽默点滴,和邻里亲情。人的大脑有时已经不堪重负大大小小的背景噪音和忧郁时刻,我愿意淡化时光隧道里那些不起眼的污垢和斑斑点点,因为欢乐之光的照明度淹没了阴暗的底色。

但是我喜欢能能这种充满悲情和感恩的文字。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反思的灵魂,是永远不会在时代的疯狂年月里沉沦的。拉小提琴,学英文,欣赏弄堂口的风景,善于在斑驳的墙壁和熟悉的窗棂上抚摸出心头的感觉,和多少年后仍然觉得三米之宽的弄堂演绎了风情无限的邻里故事。。。我看见了家学渊源的修养和远见,和对人生宽容和感受生命喜悦的敏感之心。

我不甘上午被自己丢失的感想就此销声匿迹,于是重新酝酿感情,先写这几段。。。:)
延龄坊网页给了我们一个交流和释放情感的平台.大家都是开裆裤朋友,从小玩到大,不会有其它顾虑,也不会掩饰任何感情和想法.把几十年来一直埋在心里的郁闷在此发泄,比干什么都爽.遗憾的是当初中文拼音学得不佳,中文打字老是出错,有点费力.影响情绪 .我想今后多练,会有所改变.做外贸,每天要与客户联系,所以打英文比中文强几百倍.

通过此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于进来,抒发心中的情感.趣闻,故事和经历都会让人难忘的 .
开裆裤朋友这个词用得好。实际上从小玩到大是有很正面的意义的。今天有一篇论文在英国发表的,讲的是小丫儿一起玩能促进大脑的生长,而且是向更有感情,有抱负,而且更容易适应不利环境的方面发展。读起来很配合我们这几天网上的热闹。心里郁闷的发泄是很重要的事情。昨天一个老师带了一个南朝鲜的学生来看我,她在另外一个学校读公共卫生研究生,一看就是忧郁症的样子。离婚带了两个芽儿只身到美国来,放弃了国内做儿科医生的待遇。一上课别人讨论什么都听不懂,弄得她人心惶惶,不知道如何是好。碰到了我这个亚洲人也是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好像老乡见老乡一样。最后讲了她没地方讲的担心,困惑,总算安心了不少,点头哈腰的走了。想想我当时是为了拿个学位出国的,否则美国也没得好。电脑,键盘设计都是以英文为母语的。打中文是困难。有时选的字都对,打上来就变掉了。不必讲究了,大家看得懂就是了。
想当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行车的拥有量日趋增多,自然弄堂口的自行车也就越停越多,直至我们延龄坊的交通要道被堵塞。看到弄堂口的照片我就想起,有一天我跟哥哥从外面回来,弄堂口自行车停得一条缝隙都不留,根本没办法通过,没想到既善良又有修养、一向没气没屁没脾气的丁可乐估计是狠极了这种堵塞我们延龄坊小朋友通往外面世界和回家的路的行为,居然将自行车推倒在两边然后潇洒地拂袖而去。要晓得,我们从小受的都是要爱护公共财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类的正统教育,不要说推,就是在马路上看到跌倒的自行车也会主动扶起来。奇怪的是,此后弄堂口停自行车的人还真的识相了许多,每每都留下一条供一人通过的曲折道路。这或许是我们丁大教授至今为止所做的最惊天动地的事了。

RSS

祝延龄坊老邻居们:

﹒﹒﹒﹒﹒ 关于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等的订购通知

﹒﹒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已制作完毕,将于近期正式出版,由延龄坊居委会发行。现开始预订,望延龄坊各位居民踊跃订购。

﹒﹒此片乃可人同志近年来的一大力作,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了延龄坊发展的历史进程,留下许多后延龄坊时代的珍贵影像资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非常值得延龄坊居民的珍藏。

延龄坊居委会
2010-6-1

附表
订购号 片名 ﹒﹒﹒﹒﹒﹒﹒﹒﹒﹒﹒﹒﹒﹒﹒﹒定价﹒﹒﹒﹒﹒﹒﹒注
1﹒﹒﹒欢聚茶岭--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 ¥30/套(2片)﹒DVD
﹒﹒﹒﹒﹒﹒﹒﹒(2010年5月9日)
2﹒﹒﹒欢聚醉白楼--延龄坊第三次代表大会纪录片 ¥15/套(1片)DVD
﹒﹒﹒﹒﹒﹒﹒﹒(2008年11月9日)

订购方式:电话13857188487
邮件 hthz@163.com
延龄坊官网

© 2025   Created by 丁可乐.   提供支持

报告问题  |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