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姐和延龄坊网的消息传得很快。除了杭州日报还有别的地方在转叙。我把看到的列在这个贴下,以为留念。现代化的都市建设已经抛弃了延龄坊式的建筑风格,独生子女现象又使得我们过去的邻里生活不太可能再出现,过去的邻居们如今都已经是做父母的了,我们在回忆的同时,恐怕也在比较。一条那么破旧的弄堂,因为她提供的人文世故,和谐氛围和成长环境,让我们至今怀念。这样的情节,必然也会在别人的心里产生共鸣。希望欣华们搞设计的,能够构建出现代的具有延龄坊功能的延龄坊来。

外一点:我们大家显然都童心不灭,对茅坑和跌进去都很有兴趣,欣华也义务刷马桶好多次。不过媒体报道大概都会跳过这一段。不知道心理学家如何解释。

查看次数: 225

回复

该讨论的回复

“延龄坊情结”48年后网上重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5:16 今日早报

  “延龄坊情结”48年后网上重续

  六旬女士无意中在博客上找到儿时的玩伴

  □见习记者 何丽娜

  40年前,在杭州的蓝天下,延安路上长生路和法院路交界的一角,街边梧桐叶蓊郁,遮天蔽日。正对着延安路边的新丰小吃店,有一个叫做“延龄坊”的弄堂住宅区,弄堂两侧的粉墙黛瓦里,住着几十户老杭州。

  今年60岁的周若虹女士,一提起延龄坊,脸上就笑开了花。

  夏天分食井中的西瓜,一起溜进老医学院的解剖室,一起练功做演员梦……虽然随着1993年解百天桥的建设,延龄坊已不复存在。然而,对于曾经住过此地的百余名孩子来说,延龄坊始终是一处难忘的记忆。就在一个月前,远在美国的丁可乐先生,在网络里建起了一条虚拟的坊巷——情系延龄坊网站,邀请当年住过这里的人,都来畅谈过去的点点滴滴。

  网络如神

  她无意中找到48年前玩伴

  “1958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一家都搬到了延龄坊。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尖顶洋房大花园(其实离延龄坊不远),但我却找到了新的天地。”周若虹给记者讲起了故事。

  在儿时的天长小学,她还是个冷眼旁观班中热闹的小女孩。搬到延龄坊不久,她却很快融入到在长生路小学念书的一群孩子当中。“虽然我们不太认识,但当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会三五成群跑进我家,站在床前看着我笑,然后跑开。”周若虹觉得,这样的眼神和笑容,是最天真和真诚的。于是,她的心也就慢慢地跟这些孩子走到了一起。

  “那时候,只要有人在巷子里振臂一呼去哪里玩,感兴趣的孩子都会跑出来,集结后一同出发。”周若虹边说边做振臂的动作。

  可惜,只住了短短3年时间,她又搬到了别的地方。“之后,小伙伴们来看过我两次,但之后却因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系。”周若虹说。

  虽然,延龄坊已不复存在,可她常常会在丈夫面前说起当时的事情,两年前,她开始在博客上抒发自己的“延龄坊情结”,无意中说到,自己曾在延龄坊住。

  “一个月前,我的博客上有人留言,‘不知您说的延龄坊是不是跟我说的同一条,您可以先进我的网站看看’。还没打开,我心里就确定,这个人就是我儿时的某个邻居。”整整48年过去了,周若虹这时才知道,有“延龄坊情结”的人,并不只有她一人。而这个留言人竟然远在美国,他就是丁可乐先生。

  之后,他就加入到了这个虚拟坊巷当中,与大家一起,在回忆中寻找当年的快乐时光。

  往事如烟

  夏天分食井水“冰西瓜”

  每到夏天,哪家买了西瓜,就放进网兜,用一根长绳系上,慢慢地浸入井水里,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砖块上,并作上记号。而小孩子们,一个个探着脑袋围在井边,议论着各家的西瓜。

  毛毛(外号)着急地说:“这是我家的,我家的西瓜最大了!”

  蓓蓓抢着说:“我家的西瓜比你家大,更比你家的甜!”

  有的男孩,不加入争论的行列,大声喝道“让开,让开!”从井里打上一桶水来冲凉,“哗”地从头浇到脚。顿时,围观的人群闪电般散开,站到水溅不到的地方。

  没一会儿,大家又会挤到井边,着急地寻找自家的西瓜。其实,大家都想着大人早点剖西瓜给他们吃。

  哪家的西瓜先开剖,就会主动邀别家的孩子一块儿吃,有时有的人家还会挨家分送,邻里和睦可见一斑。

  “没有冰箱的年代,用井水浸过的西瓜又沙又甜。那味道仿佛现在还留在齿缝舌尖。”很多人都在网上这样留言。

  难忘钱家外公的小菜

  当时,每当新年来临之际,延龄坊家家户户的厨房都会散发阵阵香气,在整条弄堂里弥漫。南北大菜PK上场,杭帮小菜不同一般。

  而对“翔翔”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住在延龄坊2弄11号钱家外公的东南西北混搭系列菜。说到钱家外公做的菜,既有南派的鲜嫩清淡,又有川菜的麻辣,以及东北菜的浓郁。

  每次钱家外公有好菜出炉,他定会在第一时间喊声“翔翔”,小滑头便心领神会,一溜烟闪进他的厨房,即刻开始先尝为快。

  闽花生、火踵神仙鸭、清炖狮子头、红烧肉……真是回味无穷。直到现在,“翔翔”还在网上戏称:“今天我能在家里始终保持大厨的第一把交椅,定是传承了钱家外公东南西北混搭流派的精髓。”

  成群结队探秘解剖室

  延龄坊离老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很近,于是医学院的大操场、健身房、解剖室,便成了孩子们猎奇和玩耍的好地方。

  学院门口有门卫把守,一个人进进出出没有问题,可十几个孩子想要一同进去,那这关就难过了。可这些孩子,小脑瓜一转,办法就有了。“传达室的窗有一米多高,我们弯下腰,一个接一个像猫一样,从传达室的窗下钻进校园。以防门卫发现,我们还分批进去,先进的人站在远处静静等着,没有半句抱怨。”周若虹说。

  那时条件差,解剖室是简陋的平房,在一个荒芜的园子里,围了篱笆也没上锁。尸体就泡在水泥池中的福尔马林药水里,上面盖了重重的盖子。为了看得尽兴,三五个人用粗木棒撬起盖子,边上还站了一群想看的人。

  “我胆子小,每次都站在门口。秋天的黄昏去看最为可怕,荒芜的园子里,树叶沙沙作响,秋虫凄凉鸣叫,我在门口不敢进退。只能一声声呼叫他们‘好回去了!好回去了!’”

  往事如烟。周若虹的延龄坊故事还有很多。(0310401)
把记忆留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5:16 今日早报

  ●记者手记

  把记忆留住

  现在的延安路,原名延龄路;延龄坊也在文革时改为延安坊。随着城市的建设,粉墙黛瓦变成了高楼大厦;背街小巷也逐渐被宽阔的马路取代,老杭州也慢慢变成了一个新杭州。

  几十年过去,虽然物已非,可人还是。那些怀旧的老杭州们,还会时常叨念起老底子杭州的模样。

  而延龄坊的几十户邻居,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把散落在四处的记忆一一捡起,拼凑出一个共同的“延龄坊情结”。从老照片到老故事,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到回味儿时的那种氛围与感觉。尽管有的人已经对不上号,因为儿时玩伴大多都叫绰号。就像那个远在美国的丁可乐先生,其实周若虹也想不起来,他是儿时的哪个男孩,叫什么名字。

  城市的建设不可能因为个别人的留恋而停住脚步,与其把时间花在抱怨之中,还不如寻找一种方式,来把心中的这份记忆永远留住。有一首歌叫“把根留住”。那我们就用网络,“把记忆留住”。(0310402)
可乐:杭州明天又要降温了,我想上传一段视频,试试看.是杭州今年初的一场大雪景象,请链接http://www.namipan.com/d/0640edb99bcdd6a45e3825d1aa1c1029f534221fee... 可下载后转载到延龄坊.
另外想问一声:海外这位周女士,小名是毛毛的吗?而醉白楼上资助聚会的也叫毛毛?
醉白楼赞助人是原延龄坊居委会主任吕满的女儿,大名为祁国英,小名为妹妹,现任杭州一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
"毛毛"和"妹妹"都是延龄坊的才女.
另外,海外的毛毛姓张而非周,大名张亦,小名毛毛.毛毛在延龄坊女孩子中最优秀.
一凡过奖,诚惶诚恐。就说祁国英、欣华俩吧,我觉得她们事业上成就都比我大,祁国英高坐老总位置,欣华设计师的能力则“有楼为证”。。。:),还有你们姐妹俩个也相当能干。小时候记得你下棋特灵光。脑子不灵能一步三棋么?:) 对了,周大姐也思维活跃,文采灼灼。。。还有六号的林英(菩萨)从小读书就特棒,算术尤其好。记得每次班里交卷子,她几乎都是第一个。而且批阅后分数都很高。 料想林姑娘如今定是一方专业领域之精英。

再挖掘挖掘,肯定还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延龄坊女孩子们让大家为之骄傲!
都很有本事,各有长处。现在年纪轻轻,就不要去写巾帼英烈传了。当然一凡毛毛的经历比别人更加多1点。
刚看了饭老头的介绍,有点明白了:小巷总理吕满当然是弄堂里第一高官,高干子弟祁国宁俩兄弟是我长生路小学同届同学,我考进杭四中,他们好像进了杭一中.听说相当有才的.妹妹(现祁总)当时还蛮小,但想起来皮肤白净蛮文气相的,偶尔跟着祁师母来发粮票或通知开会时,才能看到她的小倩影.而周大姐就印象不清晰了,但这次杭州日报与每日早报一登,就出名了!我的好些老同学纷纷来电话问:丁可乐是不是你堂兄?(我们小时光曾在八号的厨房间里办过学习小组,同学们对延龄坊与丁步松大律师还有印象的)
后来看下去,图像是一蓬花儿的"毛毛",出来谦逊了一阵,莫非在海外有两位延龄坊的女杰?周大姐与张毛毛?加上祁总欣华林英一凡......延龄的男伢儿只好须眉仰望巾帼了!多么神奇的茅坑啊
毛毛,你太谦虚了.你在学生时代确实是我们这帮伢儿中的佼佼者,林英菩萨也许确实成绩不错,但当时她们一家人给大家的印象是比较"阴"、比较自私,哪能跟你比,你属于品学皆优者.话说回来,林家人可能是性格内向而被邻居们误认为"阴"的,其实不然,有一次,我因有演出任务又没合适的服装,我妈到林家去借,结果林英妈妈把林英的一件崭新的金黄色毛衣借给了我,我穿着林英的新毛衣参加了演出.
以后有机会见到林英的话一定要谢谢她.
我也倾向于认为林家性格比较内向。不然林母当年不会这么爽快地将女儿的新毛衣借给你做演出服。 :)

一凡,在弄堂的同辈中,自觉和你的性格最对路。小学时,我和三组里的同班同学赵聆霞也很要好,可惜中学后她就和我失散了。
昨天晚上很早睡了,今天一早到东阳的工地去验收了,现在刚回来就打开网页(是每天必做的事)又有了这么多内容。真是很高兴。现在的设计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消防是第一位的,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延龄坊我们在晒台上娘娘在阳台上我们可以谈天,现在就要用喇叭了。当然现在也有和以前大致相同的墙门设计了,那是一户人家一个墙门,没有我们那时的味道了。那时我们就象亲姐妹一样。现在我们的下一辈已不可理解了。在虚拟的延龄坊我们还可以回忆更多的往事,回到童年。
(网上看到的。转贴作为延龄坊情结的延伸。)

在解放路上话古说旧  刘大培

从少年始我就一直居住在葵巷,对解放路太熟悉了,亲眼目睹了它从50年代由一条条小街小巷改造、贯通到今天东西向的通衢大道,特别是今年在市委市府的统一规划整治后,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繁荣热闹。

解放路街段,散布着不少古建筑、古遗址,文化沉淀甚厚。现在就从东散步到西,在长达2300米街面上一一道来。

解放路东端接环城东路,在两路相交处叫金衢庄,那儿有一街心绿地,上有古香樟四株,银杏一株,树龄均在百年以上,其中最老的一株香樟已达700余年,为南宋遗物,须四人合抱。此地在明代时就叫金衙庄,是明万历年间佥都御史金学曾的园林。到了清代顺治年间,该庄的一半归属于户部右侍郎(相当今民政部副部长)严沈。严侍郎是个孝子,取“皋鱼风树”之意,供老母休憩养老,故又称“皋园”。当严侍郎退休回杭后,便在此优悠广交友,一时“尊罍茗碗,酬唱歌吟,殆无虚日”,想必那时的金衙庄是杭城文人相聚之地,热闹非凡。严侍郎子孙守业不成,家道中落后,庄园归谏官孙牧常,后又转让给六合县令舒晚山,故改名为“舒园”。不久又转让给江南河道总督严少农。园主虽不断更替,但金衙庄仍不愧为杭州城内的一处好园林,园内有梧月楼、小沧浪、墨琴亭、绿雪轩等景观,晚清时逐渐衰落,1959年构筑解放路时大部分拆除,仅留这几株古木见证那数百年的沧桑。

向西有杭州七中,这杭七中原为安定学堂,学校由杭籍上海实业家胡趾祥出资创办,胡祖上为甘肃安定群人,先人胡瑗是北宋著名教育家,世人称“安定先生”,为显示家学渊源流长,胡将学校定名为“安定学堂”。开创时,由金融学家陈叔通主持,后聘浙江求是书院第一届毕业生项兰生任监督,用原钱塘县城东葵巷敷文讲学庐屋舍基地,胡支付六万八千块银元,于1902年7月建成,同年8月27日开学。由于学校管理严格,教师优良,办学百年来培养出不少人才,著名的有历史学家范文澜、文学巨匠茅盾、漫画家华君武、名老中医何子淮、翻译家冯亦代、科学家钱学森、党中央前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原杭州市市长钟伯熙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

浙二医院,地属解放路中段,与直大方伯相交。原叫广济医院,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当时为教会医院,由英国安立甘会(圣公会)派密杜氏医师赁屋三楹,行医传教,专治戒鸦片烟。清光绪七年(1881),美国派梅藤根主持医院,长达45年。其间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捐款开建病房,由高白淑等人创立产科和护士学校,后又专设治疗麻风病的分院,民国后一度由国民政府收回,1928年又回归给外国人。解放后,归属于浙江医科大学,为附属第二教学医院,现是我省数一数二的好医院,无论医疗技术、医护施备均堪称我省上等。

香溢大酒店,是解放路中段的一座豪华酒店,它是近10年的新建筑,但要知道,它的原址——皮市巷3号(今皮市巷敬业里1号)却是我省我市党、团组织的诞生地。那是1922年4月,俞秀松同志受团临时中执委派遣,在此地发展了第一批团员27人,并建立团支部,俞为书记,这是我省最早的团支部,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团组织之一。1922年9月初,皮市巷3号又建立了我省我市第一个党组织。初建时领导人有以下几人:一是于树德,浙江政法专门学校教员,由李大钊介绍入党;二是金佛庄,时任浙军陈仪师长的副连长,保定军校毕业,在上海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三是沈干诚,杭州闸口铁路机修厂的工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驻沪杭甬铁路特派员,他于22年5月在上海入党。党小组成立后由于树德任组长,到第二年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即扩建为党支部,这是浙江省革命的星星之火、发源地。

思澄堂,位于解放路与中河路交叉点上,它那座浑身散发出西洋宗教气味的古建筑至今仍吸引着游人和市民。它是基督教新教教堂。1865年,美国北长老会分会的葛宁牧师夫妇和中国牧师张澄济来杭布道。1890年后,杭州教徒增加很快,需要新建教堂。当时张澄济牧师三子张宝庆医师奉献一万银元。该堂建成后,为纪念张澄济故名为“思澄堂”。现在它是杭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基督教教协会所在地,1984年,思澄堂设浙江神学院。

思澄堂西侧为丰乐桥,这在南宋时可是个热闹非凡之地。丰乐桥以著名酒楼丰乐楼而得名。南宋在杭州建都后,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了支付庞大的赔款和国防开支需要,南宋政府大力发展酿酒业。当时杭州城内官办酒库有13家,每库都有1-2座高级酒楼。丰乐楼属于西子库。丰乐楼彩画店门,设红杈子、绯绿帘幕,挂红纱栀子灯。店堂宽敞,廊庑曲幽、花木森茂,酒座雅洁,名人字画四处悬挂,歌女浓妆弹唱。菜品丰盛而精细,由于杭帮菜混合了北方特色,形成了新型的杭州菜,如鹿肉、糟决明、糟蟹、糟羊蹄、酒哈蜊、柔鱼、蛎肉、脆螺、生爆鳝片、油爆大虾、生炒子鸡等菜肴,各具爽脆清鲜、别有风致的特点。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丰乐桥一带仍是酒楼茶馆荟粹之地。那时桥东有老聚胜面馆,营业兴盛为杭城同行之首,如火腿面、三鲜面、焖肉面、小羊面、燥子面、卤子面、冬菇笋面、素丝面、牛肉面、羊肉面、杂碎面都是该店拿手面点;桥西则有悦来阁茶馆,除供茶之外还供应点心,如猪油烧饼、葱油烧饼、椒盐烧饼、油包、条头糕、鲜肉大包、细沙包子、油炸脍儿(油条)、糯米饭团、糯米烧卖、葱煎包子等杭州名点。喝早茶、吃早点,结交朋友、寻求消遣,已成为上世纪初杭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官巷口的奎元馆,是以专营宁式大面著称的“江南面王”。创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已有100多年历史。原来开店在望仙桥畔,民国元年(1911)迁至三元坊,1959年解放路改建后迁于此。最早是皖人开的徽面馆。老板为吸引食客,每到秋天乡试时,特意在面中放三个囫囵鸡蛋,暗含“连中三元”之意,顿时引得秀才们纷纷登门吃面。其中有位秀才又恰好连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于是专访面店,题词“魁元馆”三字为招牌,后“魁”讹为“奎”,成“奎元馆”。其店名点虾爆鳝面特有名。引得许多名人前来,像金庸先生每次到杭州,必定来吃虾爆鳝面。此外其店的片儿川、虾黄鱼面、春笋鱼面等都不错。

官巷口,在南宋时曾是有名的花市。在这儿花木商店一家挨一家,专营各色花卉、盆景、玩具及工艺花。为了满足市民对花卉的需求,卖花郎挑着各种名贵花木串街走巷叫卖,诗人黄子常有《卖花声》,词云:“人过天街晓色,担头红紫,满筠筐浮花浪蕊。画楼睡醒,飞眼横秋水,听新腔,一回催起。吟红叫白,报得蜂儿知未?隔东西,余音软美。迎门争买,早斜簪云鬓,助春娇扮香帘底。”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官巷口、中山中路(御街,即天街)一带叫卖花卉的情景。

官巷口在南宋时有夜市,经营各式小吃,有数十种包子铺,专卖馒头、鹅鸭包、水晶包、素夹儿;有几十爿糕店,专营枣儿糕、重阳糕、镜面糕、丰糖糕、拍花糕;有无数个面饼铺子,专卖药叶饼、芙蓉饼、开炉饼、菊花饼、乳奶饼。夜市中的玩物商店最具特色,经营着花篮儿、竹马儿、香袋儿、鱼龙船儿、珠子灯、走马灯、罗帛灯、无骨灯,奇巧百端,琳琅满目。夜市中还有说评书的、装鬼神的、要傀儡的、演杂剧的、看相测字的、舞枪弄刀的,显得热闹非凡,不到三更,不肯歇业。

解放路百货商店旧址是1917年成立的商品陈列馆,民国17年(1928)改为国货陈列馆。在馆内陈列、销售国产商品,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纷纷拥入馆内。当时杭州的名产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昌化小核桃、西湖龙井茶、临安笋干、西湖绸缎……都借此平台扩大了影响力和销售量。到了抗战沦陷时,老板们纷纷四出逃难,陈列馆及附属的店铺出租场所劝工场被日本鬼子占领,改名为白木公司,自然推销的以日本货为主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受白木公司,店面又恢复营业。

到了解放路的西端,即解百以西路段,即清代旗营的南面地块了,这儿清时有城门叫延龄门。清代顺治五年(1648),经礼部、工部合议决定选择杭州城西隅,圈地筑城驻扎军队以防民变反清。到顺治七年(1650),旗营城墙修筑完毕。城以砖石筑成,高6.3米,城头可二马并行,设炮位。南面城门即延龄门,以涌金河为护城河,到辛亥革命起,旗营被毁,城墙即被拆除为通衢大道,延龄门自然一并拆毁,变为宽敞的延龄路,以后改为延安路。因城墙砖头均块块完整坚固,为清代纪顺、康年商号制作,故在民国初年起就有人收藏城墙砖的。当时杭州有诗人作诗《杭城感旧》云:“楼阁斜阳一抹烟,萧粼车马路平平,泥炉土锉荒凉甚,剩有残砖旧纪年。”

在流光溢彩、车水马龙的现代化解放路上漫步时,记住千百年该路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渊源,可以增强我们的家乡自豪感和使命感。

RSS

祝延龄坊老邻居们:

﹒﹒﹒﹒﹒ 关于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等的订购通知

﹒﹒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已制作完毕,将于近期正式出版,由延龄坊居委会发行。现开始预订,望延龄坊各位居民踊跃订购。

﹒﹒此片乃可人同志近年来的一大力作,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了延龄坊发展的历史进程,留下许多后延龄坊时代的珍贵影像资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非常值得延龄坊居民的珍藏。

延龄坊居委会
2010-6-1

附表
订购号 片名 ﹒﹒﹒﹒﹒﹒﹒﹒﹒﹒﹒﹒﹒﹒﹒﹒定价﹒﹒﹒﹒﹒﹒﹒注
1﹒﹒﹒欢聚茶岭--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 ¥30/套(2片)﹒DVD
﹒﹒﹒﹒﹒﹒﹒﹒(2010年5月9日)
2﹒﹒﹒欢聚醉白楼--延龄坊第三次代表大会纪录片 ¥15/套(1片)DVD
﹒﹒﹒﹒﹒﹒﹒﹒(2008年11月9日)

订购方式:电话13857188487
邮件 hthz@163.com
延龄坊官网

© 2024   Created by 丁可乐.   提供支持

报告问题  |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