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48年过去了,常常想起少年时曾住过的一条坊巷以及那里的快乐生活。
其实在那儿住的时间不算长,只3年,从小学2年级到4年级。
坊巷不长,从延安路进去,转个丁字弯,从小车桥那边出来。几十户人家,大大小小百来个孩子吧。那时也是就近入学的,所以,这儿的小孩基本上都在长生路小学读书。
我从天长小学背后的瑄寿里搬过去,不算太远,用不着转学,但差了这个契机,大家要生疏许多。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年邻相仿的小伙伴们混迹到一道,我已记不清了。但大家一起玩耍,活动的情景,在我脑中留下印象很深。
天长小学的孩子,出身优越的多,而少时的我,身体薄弱,身形瘦小,常常因病缺课,成绩平淡。为此,老师不怎么待见,而我脾气倔强,常冷眼旁观班中热闹,不凑合,无所谓,也甘愿在班中落单。
瑄寿里是尖顶洋房大花园,这里是寻常坊巷陌里人家,但我却在这里找到了新天地,很快就混入了长生路小学的队伍中。不但在巷子里伙伴家中玩,还相跟着去她们同学家中玩,常常都是一群一伙地来去。
记得坊巷口的北面那家,大人是京剧演员,家里的几个孩子都腰上扎一条黑色的宽腰带,穿着灯笼…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