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轶事
医大是延龄坊的后花园,是那时光我们小伢儿的乐园。除了去搞搞儿,医大还有一个地方,是我去了最多了,几乎月月要去报到的,扳扳手指头算算有近十七个年头。这个地方就是医大进大门左手边一间约40多平米的理发室。
四个剃头师傅的模样和个性分明,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位置在最里面的师傅最为年轻登样,高高的个子,喉咙最响;往外这个年纪最大,胖胖的,最为和蔼,说话糯糯的;再往外的是个瘦瘦的,文绉绉的,话语不多;而最靠外的中年师傅,说话最多,故事也最多。他们相互调侃,让理发室闹猛不少。
每次去那里剃头,都能感到是一种享受,让剃头师傅揣摩着头,听着四个剃头师傅的说三道四,让“小包车”嗡嗡的在头上来回行走。
冬天理发室的氛围是最享受的,进门处的一块棉帘把外面的寒冷给隔离了。屋内烧水的煤炉向四周散发着阵阵热气,暖和,混杂着高低起伏的不同腔调,弥漫着热腾腾的水蒸汽,还有洗头时散发的阵阵皂味(是现在用的洗衣皂,不是香皂)。
剃头师傅的记性是好的,能记得常来剃头客的名字,知道剃头客的发型需求,还说得上与每个剃头客相关的趣闻轶事。
每次去,剃头师傅就说“强盗来了”(翔涛谐音),也不问剃介个套的发样,自己也说不出要剃啥个发样,使得在延龄坊的这么多年,就是一种不变的发型。
在那里剃了这么多年的头,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他们四人中间到底谁是领导,或是小组长?我想,中间两个肯定不是的,剩下的只能在最里的和最外的俩个人中寻找答案,因为他们的个性适应于当领导或小组长之类的。
后来搬离了延龄坊,几乎就再没去过,只是偶尔问一下父亲,医大理发室怎么样?还有哪个师傅在?他们现在还都好吗?
标签:
查看次数: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