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龄坊的精神 

             (有感于“重回延龄坊”与周大姐探讨)

    读了周若虹的“重回延龄坊”深有感触,她在结尾说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我一回回梦里重回延龄坊”。之所以能“一回回”又因何而起?她提到这是“因其适意的温馨,平和中透着大气的包容与邻里间自由而随处不在的默契┄┄”以及“心中的认同,想不到也是邻里的共鸣┅┅”。因而,这条坊巷得以在网络中重生。“温馨、包容、默契、共鸣”等等固然因而如此。但依我之见,诸多的感怀尚不足以托起网络中重生的延龄坊。我想要探讨的话题由此而生。

延龄坊的继续存在是一种精神。

    究竟是什么精神支持着延龄坊延续生存?大而言之:是古老民族传统的传承,试想从远古的穴居、部落到现代村庄、庭院,演化成一种宗族精神。小而言之:是庭院里弄生活的遗风,一种“庄园”精神。同村、同院、同里弄早晚相见日月共处,几十户人家共享一口井,昼夜同作息。趋而形成一种同欢乐共患难的品质 。张家的舅舅全村都喊舅舅,李家的奶奶滿街都叫奶奶。君不见,延龄坊的祁师母小组长一声喊:“分粮票啰!”于是挨家挨户无一不前往。在那个票证时代几十户人家同享一篓生活资源。凡遇到“看游行啰!”全里弄老老少少一大早大凳子小椅子沿街排成一溜,里三层外三层那个热闹劲儿如今再也见不到了。这就是延龄坊同欢乐共患难的里弄精神 !

    若要问为何没有第二个网络里弄呢?这之间有很多因素见不到第二个,其中最主要的是:延龄坊有共同的情怀,诸如“温馨、包容、默契、共鸣”等等。说到底这种精神就是现在演变成的一种网络文化,也即寄托在网络上的里弄文化。似乎玄了些吗,但说也很清楚,历史的积攒就是文化,民间的扑实文化。凡是在那里生活过的老人小孩,如今都认同、默契了这种情怀,这种文化!那里的人们能不“一回回梦里重回延龄坊”吗!

    遗憾的是经过改革开放这么一折腾,经济大发展城市大繁荣,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不是公寓就是花苑。生活方式发生了大变革,过起了‘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窝居生活,即便是社区的社工们努力周旋也只能依靠着‘志愿者、热心人’来撮合人际相近相亲,也仍引不起那种“温馨、包容、默契、共鸣”的情怀了。为此,分别了三十多年的延龄坊同仁们更怀念更向往更“一回回梦里重回延龄坊”!

    更遗憾的是,可以预见延龄坊元老的第三代第四代人,未曾在那个里弄生活过的后生们,他(她)们脑子里没有半点印象,怎么都拾不起那种情怀。因此可以猜想几十年之后,就連‘网络的故乡’也会消失得无影无縱。更是因为如此,尚有“一回回梦里重回延龄坊”的人们,该更加珍惜尚存的“网络中重生的延龄坊”。让我们高举“延龄坊精神”迎接可望可得的“小康”!

 

 

查看次数: 233

评论

您必须是杭州延龄坊-Hangzhou Yan-ling Fang的成员才能加评论!

加入 杭州延龄坊-Hangzhou Yan-ling Fang

在2012 年12月13日上由周若虹添加的评论(10时41分pm)

可乐爸爸说得非常对呀.

我在延龄坊住时,年龄尚小,但那些感受却留在心里.对于住得长久而又年长的友邻们来讲,感触到的应当比我更加深而具体了.

祝延龄坊老邻居们:

﹒﹒﹒﹒﹒ 关于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等的订购通知

﹒﹒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已制作完毕,将于近期正式出版,由延龄坊居委会发行。现开始预订,望延龄坊各位居民踊跃订购。

﹒﹒此片乃可人同志近年来的一大力作,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了延龄坊发展的历史进程,留下许多后延龄坊时代的珍贵影像资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非常值得延龄坊居民的珍藏。

延龄坊居委会
2010-6-1

附表
订购号 片名 ﹒﹒﹒﹒﹒﹒﹒﹒﹒﹒﹒﹒﹒﹒﹒﹒定价﹒﹒﹒﹒﹒﹒﹒注
1﹒﹒﹒欢聚茶岭--延龄坊第五次代表大会纪录片 ¥30/套(2片)﹒DVD
﹒﹒﹒﹒﹒﹒﹒﹒(2010年5月9日)
2﹒﹒﹒欢聚醉白楼--延龄坊第三次代表大会纪录片 ¥15/套(1片)DVD
﹒﹒﹒﹒﹒﹒﹒﹒(2008年11月9日)

订购方式:电话13857188487
邮件 hthz@163.com
延龄坊官网

© 2024   Created by 丁可乐.   提供支持

报告问题  |  用户协议